多有西國,苦求識者問東洋

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電波教師》收視評價與職人傳統

4月日本動畫新番中,最「霉」的應是《電波教師》:美其名收視排進前十,但在同有漫畫原作加持下卻遠遜上兩檔的《魔術快斗1412》(まじっく快斗1412)及《金田一少年の事件簿R》,除被視為這期最差作品,更因緊接播放的《名偵探柯南》(名探偵コナン)4月收視大跌,而令《電波教師》被一些日本網民視為「陀衰家」。在此不贅說4月起進入原創情節的《名偵探柯南》收視下滑原因,單是網民對《電波教師》的評價,也可透視日本人的普遍想法。


松井玲奈風波與「三文字」歧見

《電波教師》收視不濟,討論較多的便是聲演女主角鑑純音的松井玲奈。作為偶像團體SKE48主力,松井玲奈在大眾媒體上的人氣自不待言,但其動畫界處女作中的表現卻引來不少動畫迷批評,讓人疑惑找她來配音是否只為宣傳效果。而最諷刺的是,《電波教師》劇情中就有兩個學生跟聲優扯上關係:一個是以聲優為目標的叶美奈子,被主角鑑純一郎吐槽「不要小看聲優世界」;另一個是因「動畫音」而拒絕開口說話的千波花音,卻被認為是稀有聲音而令鑑純一郎不惜一切令她說話。兩個角色都代表了宅男對聲優界的看法:雖然部分人擁有優厚潛質,但要邁向聲優之路過程絕不輕鬆,而以偶像之姿駕臨聲優界卻顯不出相應水準的松井玲奈,則剛巧就是宅男心中聲優的反面例子。


明顯的,松井玲奈不受歡迎的原因,在於辜負了所得到的角色。雖然聲優也有偶像化的趨勢,但作為日常工作不會「露臉」的職業,聲優受到肯定的原則,最基本還是在於聲音能力。這些能力能發光發亮,靠的是持之以恆的磨練與淘汰——上聲優育成所受訓,從小角色演起,能力突出的方能演上吃重角色,在這層層淘汰的環境中,能在業界持續生存的只佔極少數,更不用說聲演主役。當連基本聲優水準都達不到的松井玲奈只憑人氣卻能擔當主役角色,便被群起而攻之。而同季也有AKB去年總選冠軍渡邊麻友及前台柱大島優子擔綱的日劇上演,卻「榮登」網選本季最不符期望日劇的冠亞軍,或許與這也有關。

也有一些網民把收視不濟諉過「韓國人出任作畫」這一點上。自《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出現「韓國人作畫粗劣」問題而掀起爭論以來,「三文字」(韓國人或中國人名字多是三個字,故名)=作畫水平低成為日本動畫迷的定見;而在現時競爭劇烈、成本緊絀的動畫業界,「作畫崩壞」更是常事,也有很多工夫為省成本而判給韓國、中國公司完成,令作品更易有紕漏。確實韓國或中國的作畫水準不如日本穩定,但也不見得全由日本人製作的動畫不會出事,上兩季《CROSSANGE》便被詬病多處崩壞;只是當韓國人參與而出現作畫崩壞時,網民均輕易歸咎是韓國人參與的問題,但如《電波教師》在以日本人擔當原畫的第一話,作畫崩壞已見端倪,外國人似乎更像替罪羊。

《電波教師》第一話

《電波教師》第一話

動畫作為「職人」業界

追本溯源的話,這些皆與日本的「職人」傳統有關。自江戶時代強調階級以來,町人階層因商業發達慢慢累積資本而活躍,也帶來了對專業精神的重視,縱使大家不相信那維修四天王寺的技藝真的有逾一千四百年傳承,卻也不能否認日本人對這種傳承的崇敬以至大書特書,也有不少論者認為這種職人傳統是日本企業重視傳承以至大量百年老舖存續的原因。

而在動畫業界中,這種職人想法亦相當明顯,如《白箱》(SHIROBAKO)描述,無論作畫、3D還是分鏡、音效,每個工種都是專業,都受動畫愛好者景仰,更不用說在業界光芒最亮的聲優。此所以動畫愛好者喜歡用「完成度」來評論一套動畫,就算故事如何優秀,若作畫等視聽覺技巧不足,評價也會極受影響,例如2013年的《來自新世界》(新世界より),崩壞成為了關鍵字眼。《電波教師》在有原作加持下仍只得如此成績,作畫崩壞正是重中之重。

《白箱》
松井玲奈的聲演固然也是如此。而我們若把「偶像」視為一種專業的話,則還有一個有趣的地點。松井玲奈在參與乃木坂46活動時的表現被批評得很慘而被目為「戰犯」,則是她連「偶像」這個專業都「失格」了,一些好事者也把此「罪行」與動畫收視低迷的結果相連。似乎正反映﹕若是「職人失格」,就等於失去了生存下去的資格。日本職業劇之多,又很多時訴諸各行業的特別技能及根性,與這套職人想法脫不了關係。而沒有「職人」傳統的香港,拍出來的職業劇變成倒模師奶劇,可能也源於對「職人」的理解不深。

國族意識的底牌

但最終從把作畫崩壞歸咎外國人的舉措看,「職人」的底牌毋寧說是國族意識。當明治維新後西化而大力發展現代工商業,與原本的町人文化形成「現代」與「古代」的角力局面,於中調節的就是明治大肆宣傳的國族意識——在西方的現代化下,也把手工業作為美麗傳統而保存下來並捧上神,是養成「大和民族」意識的重要部分。直至現在,日本的農業、工業仍以細致、先進技術享譽世界,「日本製造」成為優良品質的代名詞(尤其在日本人心目中),即是把這份職人傳統下養成的特質當成國家經濟武裝的一大武器,同時亦轉化為抗衡外國的國族意識,這在日劇《Made In Japan》(メイドインジャパン)、《羅斯福遊戲》(ルーズヴェルト・ゲーム)中明顯不過。
《Made In Japan》

歸根究柢,御宅族的本質與職人傳統及國族主義是分不開的。御宅族原本作為研究不同範疇的專家,本已有強烈的職人精神;這些不同範疇不論是鐵道、動漫、模型、偶像、電腦等,都帶有日本領先世界的烙印,在於這些範疇必須有在日本發展成熟並流行的前提,而在戰後日本以經濟征服世界並以此帶動國家文化發展的背景下,御宅族的喜好與國家「軟實力」的興旺自有必然關係,或許麻生太郎的「動漫外交」本非無的放矢。「動漫宅」的評論背後有職人及國族影子,實是自然不過。

當然動漫迷不喜歡《電波教師》的一大重點在於劇情。可能是放在黃金檔的關係,動畫並沒太仔細描述「御宅族」的日常而只常訴諸秋葉原,對各位「宅」來說自然完全不夠說服力。但要留意的是,黃金檔的動畫迷一向不太看得上眼——這些檔期大多留給少年漫畫改編的人氣(俗氣)作品,很難有他們所想要的創新或深度。但正如《爆漫》(バクマン。)中七峰透的遭遇一樣,動漫迷所要求的,未必與大眾要求的相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