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有西國,苦求識者問東洋

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暗殺教室》:日式理想教育頌歌?


《少年Jump》(週刊少年ジャンプ)的新台柱《暗殺教室》今年人氣大爆發,動畫、真人版電影緊接上演。故事的有趣點是把負面的暗殺與正面的教育這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設定結合,當中帶出的理想教育方式也引來不少人評論,只是較為人忽略的是,這種理想教育其實有着很多日本式的前設,對海外觀眾來說或許會陷入迷思。

作為動漫作品的一大題材,「教育」題材作品常有觀照現世的作用。不論經典如《GTO》、《龍櫻》(ドラゴン桜),還是近期的《電波教師》或《暗殺教室》,內容都離不開應試教育、因材施教等老生常談的問題,都在建構一個理想的教學模式或環境,作為「學級崩壞」已是茶飯事的日本教育體制的假設良方。《暗殺教室》營造的為每個學生設計不同課題的做法,正對應現在歐美的教學潮流——小班教學所帶來的對每個學生的緊密照顧,在作品中以怪物「殺老師」(殺せんせー)的神速來作為仍在大班教學的日本的對應法。只是技巧上的歐美化,卻掩蓋不住教育核心的日本式問題。



強調面對社會現實的教育題材作品

而同時日本的教育現實也有着向社會低頭的墮性,諸如《女王的教室》(女王教室)便以告訴學生「社會現實」作為主軸。這點上《暗殺教室》較有《極道鮮師》(ごくせん)的影子,拯救一眾邊緣學生以引出戲劇張力的趨向可謂殊途同歸,實際上也是一個想以抽空的世界化解「社會現實」的想像空間。「殺老師」說穿了正是日本式理想教師的想像。


這種強調社會的墮性,其極致表現便是宇野常寬所說的「倖存系」的繁盛。此所以以強調升學的名校為舞台的《暗殺教室》,也瀰漫着強烈的倖存感:被當成「反面教材」廢物而給予其他學生精神壓力而激起上進心的3E組,「人生完蛋」的學生們只能拿起「武器」(無論是持續暗殺還是努力學習)才能繼續「生存」,正是〇〇年代倖存系作品的延續(當然現實亦是日本由〇〇年代至今環境並沒好轉,「倖存」持續可謂自然而然)。



在這樣的氛圍下的「殺老師」,作為戲劇張力而言雖是疑似拯救「廢物」的老師,實際上不論是發掘他們各自所長(例如野球部的杉野友人),還是引導他們學習(例如只擅理科的奥田愛美),最終不過是教導他們懂得生存而已。而其實「殺老師」作為滅世怪物的前設條件,本就為故事世界觀添上了倖存氣息,而滅世發生在日本/由日本人拯救的永世日本動漫作品素材,在這裏也持續應驗。



脫不出向上位靠攏

不過我想說的是,就算「殺老師」是作為理想化老師的存在,其本質仍然脫離不出日本的傳統文化構成:向上位靠攏的特質。無論是學生在暗殺技巧及學習上的進步,還是對待其他學生不再低聲下氣,雖說是以弱勝強的傳統戲碼,但其成立的前提是「殺老師」的「蔭庇」——在強大的力量下不得不服從,亦在強大的力量支援及催逼下逐漸變強,以弱勝強依賴的始終仍是強者的庇護,這與近代及戰後的日本發展同出一轍。但雖說是變強了,一切規則仍是由強權釐定,否則脫出上下順位原則的所謂「變強」也沒任何意義,正如期中試時3E組因考試範圍臨時改動而近乎全軍盡墨的無可奈何。



與此相對應的是,「殺老師」的弱點正是對上司的卑躬屈節及在意別人的目光這些傳統日本式的可笑性格。作為作品中近乎無敵的存在,「殺老師」在校園中唯一的敗仗是在期中試不敵學校理事長,縱使下位變強,上位者始終仍是支配世界法則的人。話說回來,「殺老師」為避開暗殺也不時依靠力量上的差距,而若說作為理想老師的「殺老師」俘虜學生的心在於教學方法,那麼烏間之受歡迎則更在於其力量(以此想來,「殺老師」的力量也是受歡迎的因素之一),「理想」最終支撐的還是現實的力量。

是的,這或許正是作品的潛台詞:在仍強調上下順位的日本,無論如何理想化,最終還是走不出這個籠牢。教育的基調,仍是以順從社會遊戲為原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