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有西國,苦求識者問東洋

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從《草莓100%》到《偽戀》:Jump戀愛作品的命題變遷


上月《偽戀》(ニセコイ)終於結局,在破《週刊少年Jump》戀愛漫畫連載紀錄下同時也在結局篇換來極多罵名。當然每個人的愛好(尤其後宮類)不同自然惹來爭議,這點很難說對說錯;只是從Jump的三大戀愛漫畫《草莓100%》(いちご100%)到《To LOVE》到《偽戀》,正好看到社會的轉化。 

緒論:後宮類的意義


大概起源於《福星小子/T女福星》(うる星やつら)的後宮類漫畫,在1990年後期取得顯著發展,有着明顯的時代性:男主角大多優柔寡斷,常常想着不想傷害女角,而亦因此吸引眾多女性無條件而專一的愛慕(甚至知道男方好色也不拒絕),縱然一些女角本身都極受其他男生歡迎。那對應的自是在父權體制開始衰落、男性自信心日益低下的社會節奏裏,男性顯現出一種放棄社會的家裏蹲引きこもり)色彩以《新世紀福音戰士》[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為代表),最終以女性作為釋放的空間,從女性的無條件愛護來撫慰現實傷痛為自己賦權。宏觀來看,這也是由80年代那種淘汰式體制譬如戰鬥冒險類的武術大會或運動類的體育大賽進化成90年代後期起全球化下催生的亂鬥型例如《大逃殺》[バトル・ロワイアル]式混戰及依賴特點而非能力值的卡片遊戲)思想的產物。


當然這也同時是消費特質的顯現:後宮類作品的故事依賴的是女角的活躍,通過極大刻劃各式女性的魅力吸引眾多男讀者「歸邊」是一種在90年代後期轉變為database式消費所依賴的「人物萌」。因而我們常會看到後宮類基本都有同類配置:男主角輕浮的損友,以開朗及文靜型女角作為核心女主角,配上妹系、攻系、優等生、武力女等特質。正因強調女角人物特點男主角一般都人氣極低因為受眾是男性嘛……),而《偽戀》讀者投票中更出現瘋狂為某些角色種票的舉動。


雖然《草莓100%》、《To LOVE》及《偽戀》都是後宮類作品,但背後思想不太相同,那正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1. 夢想與非現實

三套作品在故事結構上體現出的最大差異,當屬男主角本身的目標。《草莓100%》三大主角以電影人、小說家、糕餅師為目標,與《To LOVE》、《偽戀》由始至終都只想着愛情友情,可謂天壤之別。以夢想作為故事的支撐,自然是依附於國家及社會體制還有教育意義大敘事)的年代,才會有「上進」的理想化,可以說《草莓100%》在思想上仍屬於社會介乎體制崩壞與未崩壞之間,而與後來的故事有着極大差異。因而以後來的時點看來,《草莓100%》大概是極度非現實的產物(《偽戀》就是現實地以公務員為目標)那也正是老宅包括還處在談夢想的大中華地區喜歡《草莓100%》而新宅喜歡另外兩作的原因。


但嚴格來說,《To LOVE》及《偽戀》也同樣掩藏不了其非現實性:相比《草莓100%》還要不停打工,此兩作的角色幾乎都生在無憂無慮的家境,除了戀愛什麼都不用做。但在沒有夢想的前提下,反令人覺得那不是現實的反映,而是其反喻:把故事本身作為讀者賴以喘息的夢想之地恰巧說明現實的艱難。



2. 日常與非日常

作為校園漫畫,以群體為單位是正常不過的事,但三者也有所不同。《草莓100%》雖然《草莓100%》同樣有電影研究會這樣的群體,但支撐起群體的核心力量仍然是夢想(雖然實際上也只有一半人是如此);《To LOVE》及《偽戀》的群體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組織,只是主角群常常行動罷了,反映出濃厚的擬家族氣氛。事實上作為支撐的是,《To LOVE》除了老師外幾乎沒有大人登場,是一種近乎家族崩壞的狀態(而且是每個角色也如是),這正是世界系的典型特徵——抽空社會與家庭部分,只顯現個人與世界命運的連結,是自我陶醉的設定;而《偽戀》假扮情侶來令黑幫停火的故事起源,正有着以擬家族來重組家族的象徵意義。


相應的是時間流動的差異,《草莓100%》是實時作品(連載時間與故事時間同樣過了三年多),是具有緊湊度的成長故事,可說是「真正日常」;而《To LOVE》的角色全時間都泡在主角群的共同體中,時間上偏向無限循環,亦即所謂的「母性肥大」的作品,是一種家裏蹲自我滿足的「虛假日常」;《偽戀》雖然整體上仍停留在校園共同體中,但時間也有一定的流動可說是某程度上對世界系的修正,而結局篇狂發好人卡也顯示出脫離虛假日常的傾向。


另一點可作為線索的是,《草莓100%》與《偽戀》最終選擇的真命天女都是開朗型,正是改變現狀、突破母性日常的隱喻(文靜型似乎較傾向自我陶醉),而與上世紀《相聚一刻》(めぞんいっこく)甘於躲在母性共同體、《東京愛的故事》(東京ラブストーリー)的回歸平淡,有着截然不同的思想形態。當然背後更是今時今日女性不再被禁錮於傳統想像的想法,開朗型女孩(對比草食系)近年便成為了眾多流行作品的女主角形象。



3. 人物與人物萌

雖然同樣以女角為中心,但特點脈絡完全不同。《To LOVE》、《偽戀》的女角正如現在一般理解後宮類的特質—較依賴某些「萌點」,而《草莓100%》更着重男主角與三大女角的溝通關係——支持逐夢的人、擁有共同夢想的人、合拍的人。以攻系女角為例,《草莓100%》的北大路被主角視為最合拍的人,保持着曖昧關係,《To LOVE》的倫(ルン、《偽戀》的橘万里花則由始至終被矮化,早與爭奪戰無緣。


說穿了這是database的本質,令觀眾注目的不在人物關係而在其屬性,亦即所謂的人物萌,以至於《To LOVE》有傳送生物的工具明顯的database特性)、有互換身體道具來自行「二次創作」角色,更甚是當外星女一生病時變為不同性格,當中的溫柔性格正好令主角動心,說明主角愛好的是某種「屬性」,與《草莓100%OVA裏角色一變性格主角就希望換回來的想法完全相反。或許《偽戀》特意加上分鑰匙的背景令女角與男主角加深一層關係,也在於克服過度依賴屬性的問題,雖然主角最後的抉擇說服力不足直至結局篇都未令人明確覺得哪位會是真命天女)反而令人覺得人物關係流於表面。


順帶也一提男主角的流變。雖然都是溫柔的窩囊廢(如果跟同期韓劇的男主角比,大概看到日本年輕一代的暮氣),但《草莓100%》會打工而很少執房,《To LOVE》偶爾做一次家務就被視為溫柔(而妹妹還很樂意家務全包),到《偽戀》男主角終於練就家務能手,正是草食系的完美顯現(與之相反,真命天女卻由擅長烹飪變成不懂煮飯,由開朗溫柔變成野蠻)。



4. 命運論

我覺得這才是最核心差異,因為這三套作品是三種命運論:《草莓100%》是關於命運擺佈的故事,《To LOVE》是對命運半推半就的故事,而《偽戀》本身就是一個尋找命運的故事。


一般而言,戀愛故事很易依附於命運論,來加強選擇的合理性最常見的橋段便是很多年前已邂逅。以《草莓100%》為例,原本的戀愛主線是有天命加持的東城,但故事及後卻不斷建構西野也是「命運」(當然讀者接不接受那是另一回事),變成兩人皆合理的佈局,最終以較主動者勝出,很大程度反映男性的被動心理。


而《偽戀》格局上本來就是以履行命運的約定來展開,最終尋找到命運的約定後卻反高潮地放棄約定(而且是自己一直喜歡的人),而且在結局篇前約定之人與真命天女仍然處於混沌狀態,很明顯的不是順勢而為而是作者的意識所在。簡而言之,從《草莓100%》到《偽戀》的最大變化,是由沒有脫出「命運」論的視點,變成否決命運自行抉擇,是由被動到主動的過程。在這層意義而言,《偽戀》能擺脫以往一直依賴「命運論」的戀愛故事就彌足珍貴。



總結

雖然宏觀而言,這三套作品的特徵很難不令人想到宇野常寬的大敘事崩壞世界系決斷主義的脈絡,只是單從戀愛故事來說變化上也並非完全沒有其他價值。雖說《偽戀》脫不出00年代以來尤其輕小說極為明顯的「人物萌」窠臼,令男女的溝通描寫不足,直至結局篇仍停留在二選一的局面,而惹來極大爭議(反例當然就是《草莓100%》);但以草食系作為主角,那不啻是一種對應時代的新面貌雖然現實上主流仍是偽草食系——譬如去年〈當擦邊球不再擦邊〉說到的情色生活化,最佳例子自是Jump新近興起的《湯搖莊的幽奈同學》(ゆらぎ荘の幽奈さん)又回復到賣肉狀態。


正如宇野常寬認為世界系作品的女主角常常是弱女(包括孤獨離群等心理弱),因而男主角只是自裝可憐的「弱肉食系」,正如《To LOVE》不事勞動卻也被認為溫柔這等古怪;但至《偽戀》不僅完全脫去舊時後宮類作品的妄想、裸露與頻密肢體接觸,甚至連在日本被認為是女性責任的家務都極其拿手(相反很多女角連煮飯也不懂),既是00年代以來純愛風潮的跟進,更是男性與女性價值觀轉移的反映不由得想到《虎與龍》[とらドラ!。事實上《偽戀》在刊載之初已有明確象徵——女角的鑰匙(文化意義上是陽具的模仿)與男主角的鑰匙孔(陰器的模仿)便交代了主動被動的錯置。


至於否定命運的命題,代表着謀求真正自由的傾向,也不妨視為現實的隱喻——在越來越模糊不清的現實下,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尋找出路,那與其說是被迫起義的決斷主義,不如說更是新一代正視自我、重視自主的烙印——最明顯不過的是結局男主角繼承黑道的同時也在當公務員,是一種擺脫俗世束縛的自立狀態似乎是一種新的「成熟」塑像,絕非表面上的草食系那麼簡單。那可能只是幻想式的期許,但起碼在沒有夢想的社會下怪誕的是沒有鋪陳地結局大家都當上「成功人士」,果然是抽空了夢想一環),還算是一種積極生存的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