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李斯特城/萊切斯特城(Leicester City)以大冷門之姿奪得英超,近來極多球隊相關的信息暴露在媒體之下,尤其中國人津津樂道的「亞洲元素」——好事的中國人還會把「中國」這個成分抽出來大肆謳歌一番,例如泰籍班主維猜(Vichai
Srivaddhanaprabha)擁有華人血統,副主席之一劉詩來是「紅三代」——當然還有那些意外成為焦點而爆紅的泰國僧侶。但從主場頒獎儀式看來,維猜不太喜歡搶風頭、對着鏡頭的靦腆,反而還不如兒子般活躍,卻讓人看到球隊的致勝之道——低調。
高調老闆易惹反彈
大概維猜是唯一一個真正融入歐洲球壇的亞洲班主,其管理特色也甚為明顯。這不在於近期被炒作的(據稱是他兒子說的)聆聽球員心聲的「家庭式管理」(某程度只是在賣弄亞洲主義)——這種管理方法在舊時球隊並不罕見,但不見得一定強大——而是在於其低調作風。所謂低調,指的是他擔當球隊主席以來,不僅很少圍繞他的新聞,甚至在球隊運作中,也沒太多聽到他有什麼參與的地方,換句話說就是一個類似隱了身的主席。
大概維猜是唯一一個真正融入歐洲球壇的亞洲班主,其管理特色也甚為明顯。這不在於近期被炒作的(據稱是他兒子說的)聆聽球員心聲的「家庭式管理」(某程度只是在賣弄亞洲主義)——這種管理方法在舊時球隊並不罕見,但不見得一定強大——而是在於其低調作風。所謂低調,指的是他擔當球隊主席以來,不僅很少圍繞他的新聞,甚至在球隊運作中,也沒太多聽到他有什麼參與的地方,換句話說就是一個類似隱了身的主席。
這點很好對比,例如在他之前的另一英超泰籍班主、泰國前總理他信,入主曼城後簽了一些泰國球員,實際上是就算對泰國球壇而言也沒大作用的政治交易,同時在任時也被批評沒放什麼錢。另一個例子是香港的楊家誠,買入伯明翰城(Birmingham City)後立刻借伯明翰之名而在股市大炒概念大賺一筆(被控告洗黑錢時法庭批評他把公司當作提款機),對球隊沒什麼實質投入,至今入獄後仍不停被追債。這是把球隊當成買賣籌碼的典型,或許也是近年全世界(包括歐美班主)最流行的一型,巨債纏身的曼聯便是例子。
那麼熱愛球隊又是否會有出路?剛剛降班的紐卡素/紐卡斯爾聯(New Castle),主席艾殊利(Ashley)出了名投入,球迷卻恨之入骨,前幾年也有收購卡迪夫城(Cardiff City)的大馬華裔富商陳志遠(Tan
Chee Yioun),把球隊傳統也破壞掉,由原本會徽中的鳥改成龍,主色藍色也改為吉祥的紅色,東方色彩極濃,惹來大部分球迷不滿,最終降班後就改回原貌。過分熱愛打造自己的球隊而與球迷對立,就算成績不差也難有凝聚力。
在外國人看來,對中國以至亞洲資金的反感大概皆是如此:老闆入得了股,當然要掌握所有東西,用錢來堆砌遊戲,說白了就是土豪味濃的「老闆足球」。分別可能只在於,一種是陳志遠式把球會視為私產般擺弄,另一種則是阿布扎比皇室入主曼城、卡塔爾官方入主巴黎聖日耳曼(Paris Saint-Germain),把球隊當作玩具般揮金如土,或許是視為有地位的一種文化投資。類似的還有近年的中超,大老闆們投入這個金元遊戲,美其名令中國成為最大轉會窗市場,事實是多支球隊被當成羊牯,貢獻大把金錢買來的球員卻大多不合用,反而這種恃錢凌人的氣氛更惹人討厭。
不亂插手管理 維持平衡
維猜的突出之處正在於此。不像其他亞洲富豪收購了就大張旗鼓地大搞嘉年華搶佔大眾目光(然後慣例是很快就會沉沒),維猜收購了李斯特城/萊切斯特城六年,在投放資源買球員上不算多也不算少,上季買入的球員雖多,卻也並非把主力全部換掉,換句話說與其他普通球隊沒兩樣,管理上也與西方人沒分別,亦即細水長流式的運作。老闆不張揚而任其發展,其實從來都是成功之道,最佳例子是富咸/富勒姆(Fulham)的前老闆法耶茲(Al-Fayed,與英國前王妃戴安娜一同死亡的法耶茲之父)帶領球隊站穩英超,更進過歐霸盃/歐洲聯賽(Europa League)決賽,靠的只是具感染力的有限度投資,但當球隊易手後當季便降級。
維猜的突出之處正在於此。不像其他亞洲富豪收購了就大張旗鼓地大搞嘉年華搶佔大眾目光(然後慣例是很快就會沉沒),維猜收購了李斯特城/萊切斯特城六年,在投放資源買球員上不算多也不算少,上季買入的球員雖多,卻也並非把主力全部換掉,換句話說與其他普通球隊沒兩樣,管理上也與西方人沒分別,亦即細水長流式的運作。老闆不張揚而任其發展,其實從來都是成功之道,最佳例子是富咸/富勒姆(Fulham)的前老闆法耶茲(Al-Fayed,與英國前王妃戴安娜一同死亡的法耶茲之父)帶領球隊站穩英超,更進過歐霸盃/歐洲聯賽(Europa League)決賽,靠的只是具感染力的有限度投資,但當球隊易手後當季便降級。
一般中國富豪有兩種極端:一是我們常說的「富二代」,即「我爸是李剛」一類唯恐別人不讓路的,亦即類似上述的各種亞洲資金例子,這是中國富豪常給外界的形象——表面富貴,內裏是個暴發戶、土包子。另一種是懂得隱藏的「真正富豪」,例如早前國際調查記者聯盟披露的很多擁有離岸公司的「紅二代」,很多都低調得連在網上找一張相片也容不易,這正是他們成功避開輿論壓力的關鍵。這與西方結構極不相同,衍生現代文化的西方,古代富豪家族作為一種血脈繼承的先天式超然地位的存在,大多都屬於這類隱性富豪,擁大量資產卻不張揚,而維猜也正是這類富豪(從他與英國皇室及泰國皇室都有淵源來看,不會是暴發戶這種層次)。正因如此,西方才會對中資存有戒心,畢竟中國的暴發戶式作風西方並不同意。但從這意義來說,中國傳統上一直說的勤儉低調,在中國的富豪世界似乎並不合用,或許與政治與傳統文化二分的歷史源流有關——上層社會崇尚權力,傳統教誨只針對下層,最終有權力者總會想盡辦法狂刷存在感。
財團掩過球隊 中韓弊端
這正是中資及中超的問題所在:老闆幾乎不真的懂足球,更多把它當成投資資產。最顯而易見的是,中超球隊仍以出資財團冠名的方法取得名譽主導權,把球隊本身的品牌價值架空,投資味道遠高於球隊本身。韓國聯賽也同樣有此弊病,而被嘲為財團足球。如果看看日本職業聯賽的發展史,便明白意義所在:原本由企業建立的球隊在進入職業聯賽後紛紛脫離企業以外,出資者最多只能成為贊助商,球隊名稱再不會冠上企業的名字,而是把它作為扎根地方的球隊而運作。當然不是說維猜沒有商業開發,只是對泰國的投資並沒影響球隊運作,起碼是保持它是競賽球隊而非泰式企業,不會把球隊與財團劃成等號。
這正是中資及中超的問題所在:老闆幾乎不真的懂足球,更多把它當成投資資產。最顯而易見的是,中超球隊仍以出資財團冠名的方法取得名譽主導權,把球隊本身的品牌價值架空,投資味道遠高於球隊本身。韓國聯賽也同樣有此弊病,而被嘲為財團足球。如果看看日本職業聯賽的發展史,便明白意義所在:原本由企業建立的球隊在進入職業聯賽後紛紛脫離企業以外,出資者最多只能成為贊助商,球隊名稱再不會冠上企業的名字,而是把它作為扎根地方的球隊而運作。當然不是說維猜沒有商業開發,只是對泰國的投資並沒影響球隊運作,起碼是保持它是競賽球隊而非泰式企業,不會把球隊與財團劃成等號。
這其實是歐洲的管理模式:歐洲同樣不准球隊冠名贊助,以免令球隊淪為老闆的宣傳工具而被過度控制,說白了也只是還原球隊的競賽本質。也正是如此,當年紅牛集團(Red Bull)買入德乙球隊萊比錫(Leipzig)時,才會費煞思量地在球隊名稱塞入「RasenBallsport」(草地球類活動)這個賽會難以否決的字眼,來間接「冠名」成「萊比錫RB」(RB既是RasenBallsport 的簡稱,也是Red Bull的簡稱),但也不免受世人質疑。正是有嚴密的監管,令球隊沒有「忘本」,球員才會真正集中於競技,聯賽水準才有望提高。
李斯特城/萊切斯特城的成功,興許只是巧合般的奇蹟(有人說是今年豪強一同走調所致,這點我不太同意,因為李斯特城/萊切斯特城的積分並不低),但要在小資本中形成這樣的奇蹟,踏實的管理哲學本來就是必需品,這正是今季的李斯特城/萊切斯特城的魅力勝過過去全部英超冠軍的原因所在,也是維猜的功勞所在。如果球隊老闆連足球本身都搞不懂是什麼,而大眾還要寄望這些球隊所組成的聯賽能帶領國家走上強隊之路,是不是太傻太天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