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女的意義
《我太受歡迎了該怎麼辦》(私がモテてどうすんだ)出現過三個腐女,不論性格、社會地位還是戀愛觀都不太相同:主角芹沼花依安於社會邊緣位置(旁觀者),就算在體重驟降變漂亮後受到美少年簇擁,仍然有自我邊緣化的傾向;其少得可憐的好友之一中野天音是平凡的高中生,普通地跟男生交往;其追求者之一二科志麻是同人誌作家也是大小姐。各種差異的存在,反映了一個現實,腐女的背景其實並沒有劃一的因素,既不一定與同性戀相關,甚至連社會地位也不相同,在她們眼中現實與幻想可以完全分離。
或許就是拜無特定背景所賜,「腐女化」早已滲入了大眾整體。不僅偶像及戲劇作品中「男男」主角組合變多,例如當年的三浦春馬與佐藤健、近年瑛太與松田龍平大熱的「多田便利軒」系列自是代表(現實上瑛太與松田龍平確實是長年好友,而劇中也多次調侃BL屬性);甚至「男男」還延伸至現實世界中——香港人印象最深的恐怕是2014年佔領中環的兩名學聯領袖被不停惡搞成「hehe」,成為當年網絡熱話。究其原因,除了御宅族帶領的次文化熱潮已深入年輕人骨髓外,起碼還有兩個因素支撐:一是同性戀問題近年迎來了開明時期,令純粹幻想的BL/基情變得稀鬆甚而可調侃;二是女性消費權力上升下「小鮮肉」及「大叔」的橫流,作為傳統男性視點下「視姦」女星的抗衡。
不過香港當年的情况卻頗有深思空間:當時不少人不滿過度炒作hehe是模糊焦點,但也有人追溯至腐女的BL脈絡——她們不僅清楚知道這只是幻想,甚至根本不想這種「幻想」成真,只是純粹把這種FF當成自我滿足的機制;而按最普遍的說法,日本之所以出現腐女,是因為日本女性的壓抑尤其性壓抑極為嚴重,因而事實上BL是一種被壓抑者自我構想的世界,隔離或悖於社會既定(大多指向父權)秩序。如果以這個方向切入,BL與佔領中環謀求自由的內涵其實十分貼合,以此觀之hehe的出現並非偶然;只是其被人否定的理由可能在於,單看男女關係香港女性確實未至於日本那樣壓抑(否則那些年也不會有大量港男港女節目——起碼大眾論述上已趨平等)。
動畫中對於這種特質其實也有明顯描述——二科熱衷BL的原點就是壓抑。作為大集團的千金而被綁於公主式生活之中,無論是BL還是中性化,明顯是為擺脫這種沉重的社會枷鎖。而女主角本身被設定成肥胖而少朋友的邊緣人,而且極強調幻想BL的「特等席」是「旁觀者」,也帶有腐女與社會脫鈎的含義在內。
BL vs. 乙女Game
故事的最大賣點,是把腐女錯置在乙女Game的情景下——兩個同屬女性向卻又剛巧相對的屬性。固然本質上兩者同屬由女性掌握「主動」的特質,某程度仍是呼應對抗壓抑的味道;而兩者同樣是一種少女fantasy,從特質上看有集大成的味道?
問題是腐女本來就含有反體制的一面,因而把兩者放在一起的結果不難預見,女主角縱在變得漂亮而合乎社會法則下,並未選擇特定人物(而且從鋪排上也看不到會有選擇的可能),逃避面對現實而選擇自我滿足。而事實上腐女與乙女Game的最大鴻溝,就在乙女Game含有極強烈的社會規範意志。
如果我們用乙女Game的對照——GalGame來切入,意義就明白不過:GalGame的套路是一個沒什麼優點的少年獲得女角無條件愛慕甚至把戀愛聯繫至世界(世界系),是男玩家的自我投射——藉由獲得女性認同來重新肯定自我,帶有強化父權的意味;乙女Game同樣是少女藉由獲得男角無條件愛慕來獲得主動權,看來是女性獲得權力,其實並沒有擺脫社會的規範——因為權力仍只停留在戀愛的層次(乙女含有純潔之意),因而無論是GalGame還是乙女Game,其實都只是對現實戀愛的美化。
故事中女主角被愛慕的原因,除了史學部部長外,其實只是美——後期特意藉追求者之口來強調女主角溫柔與善解人意的「性格」,其實並不脫GalGame把女角對男主角的愛慕訴諸細心的自我陶醉,實質就是無條件的愛慕。當然追求者們的不同屬性(卻沒有女主角對他們的感情描寫),也帶有character消費的強烈味道。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作品頗透露出現實中壓抑的必要:好友瞞着男友自己的腐女身分,又或女主角最初約會時曾想盡方法藏起自己的腐女屬性,自我壓抑仍是走入現實的必要手段。正因如此,結局眾人表白並要求交往的時候,就是幻想與現實的分歧點:要回到一種社會常態,還是繼續保有自由?答案才會不言而喻。
只不過現實的另一端,卻是那個由母性構成的「共同體」——那些「後宮成員」就算一度脫離這個共同體(例如二科與女主角吵架、四ノ宮的逃跑、六見的告白),最終還是在情敵的幫助/擾亂下回到共同體之中,又或女主角需要不停跟他們約會,到頭來也是另一種壓抑——除非你真的完全與社會脫離,就像故事開端的女主角那樣,才有可能真正享有自由,當然那也不見得一定是好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