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世界盃外圍賽中國對上香港,又引起一陣中港矛盾的討論,譬如香港戶外放映賽事發起人便說是港人身分認同的問題。當然在國際層次比賽,身分認同自是必然;只不過令人奇怪的,是他對在外看港隊比賽聽到別人罵港隊差勁、但這次看到街坊只有支持聲音而感動,難道一個愛看球的球迷,就不能罵差勁的表現?
平心而論,中國對香港的兩回合對賽,都說不上是高水準賽事,要罵也不算奇怪(我並不同意「努力」就可不用捱罵:職業球員誰不努力?);但在「中港」這個敏感的組合裏,這個城市卻變成只能容納「支持」這種態度,倒讓我這種只為了看球的球迷覺得不妥:香港人在析述某些英超球會的死忠時,不也會以「狗」來形容對方嗎?在這意義下,近期香港人對港隊的熱情態度確實也十分類似……但大概沒有人會拿出來自謔吧?
港超中超與中港大戰 情緒相反
在過分集中地區論述的氣候下,最貽笑大方的,大體是某大台評述員以「是好球觀眾就懂欣賞」來評論這場球賽,還指港超可以參考一下以令球賽火熱起來。看不到港超與中港戰的情緒差異所在,就知道香港人看球是如何的淺見了。
在過分集中地區論述的氣候下,最貽笑大方的,大體是某大台評述員以「是好球觀眾就懂欣賞」來評論這場球賽,還指港超可以參考一下以令球賽火熱起來。看不到港超與中港戰的情緒差異所在,就知道香港人看球是如何的淺見了。
有趣的是,中國本身卻處於一個相反傾向:對國家隊邊看邊罵,反倒中超氣氛卻好得多,國際層次遠不如聯賽火熱。貌似相反,其實是相同,大家都在同一關鍵中看齊:地區情緒,遠比其他重要。正如2013年恆大在亞冠盃稱王那年,廣東球迷們自稱「土豪」的氣魄,而其他地方的人卻更熱衷於討論「金元足球」對中國足球發展是否健康,牽涉的也是地緣問題。
作為背景,也要理解香港為何「地區」不行而國際層次可行:對應中國或外國的「地域觀」牽涉的是地緣文化的差異(正如曼聯與利物浦的宿敵競爭),但在本就沒有城鄉及地緣文化差異的香港,作為過分細小(甚至在宏觀上可說是沒有特色)的「地區」在精神上沒有能與其他地區建立差異化可言。
雖然也不能否認,中國國家隊的積弱也與金元足球有一定關係:從這些場的國家隊看來,戰術特點利在邊線,球員名單上缺乏中路進攻靈魂,有人認為是中超近年出色的策劃者都是外援。但在大量資源貫注到足球的情勢上,倒讓我感受到一絲光芒——加強了的地區連結,讓我連繫起日本聯賽的旺場秘訣。
地區連結帶來興盛——日職的示範
是的,與早已成為流行運動的棒球相比,日本足球1990年代以來的迅速崛起,其實不在外流球員的火熱(那只是表徵),而是一種全民參與的氣氛。看球賽成為了一家人的活動,踢球成為很多人的愛好,完全扭轉《足球小將》(キャプテン翼)那個年代的足球弱勢,其模板與西歐諸國的足球情况相似。而進一步在家庭之上,還加上了與地緣的緊緊結合,例如酒店、商店會提供與本地球隊相關的折扣優惠,還有根據地的商場專賣店、比賽日球場外的本地屋台等等。如果理解日本職業足球隊源自大企業的足球部的話,這樣「脫商業」的本地化確實得來不易。
是的,與早已成為流行運動的棒球相比,日本足球1990年代以來的迅速崛起,其實不在外流球員的火熱(那只是表徵),而是一種全民參與的氣氛。看球賽成為了一家人的活動,踢球成為很多人的愛好,完全扭轉《足球小將》(キャプテン翼)那個年代的足球弱勢,其模板與西歐諸國的足球情况相似。而進一步在家庭之上,還加上了與地緣的緊緊結合,例如酒店、商店會提供與本地球隊相關的折扣優惠,還有根據地的商場專賣店、比賽日球場外的本地屋台等等。如果理解日本職業足球隊源自大企業的足球部的話,這樣「脫商業」的本地化確實得來不易。
這是有趣的歷史課題。事實上正因最初源自大企業,日本聯賽剛起步時擺脫不了大城市競爭的影子:以初設升降級的1998年而言,18隊中源於民間的球隊也只有靜岡與京都兩隊,因而球隊根據地集中於三大都市圈中。改變的關鍵在於1996年發起的J-League百年構想,提倡地緣連結,至今47都道府縣中的37個都進入了各級職業聯賽,現在J1的18支球隊來自16都縣,方有地區競爭的氣氛而形成地緣連結。也是在這樣的局面下,才會有2002年球迷寧願看愛隊球員多於國家隊比賽的情况。
我想強調的是,最初在金元支撐下興起的球會,及後轉變成地緣連結,中超與日職都經歷了這樣的狀態,地區情緒在足球發展中未必是壞事(當然崇尚大一統的中國人們可能會持相反意見),問題在於如何把地區情緒轉化成助力發展,正如中港之戰的香港隊連繫地區情緒而令球隊在專注度上確有一定提升一樣。
韓職依靠金元的沒落
而反面教材則是韓國聯賽,30年來仍是金元支撐下的球會制度(會長多是財閥家族成員),缺乏地區轉型,而源於民間的地區球隊也沒有資源發展,導致經歷2002年國家隊神奇之旅而激起國民熱情後不久,便掉進了下坡路,甚至出現大型假球醜聞(沒錯,這也是中國足球的老毛病,希望現今可以克服),國民有國家熱誠卻欠缺聯賽熱情。當然這也與歷史因素有關:韓國在千年統一的脈絡下同質性極高,以至地域意識相對較弱(較強的也就只有全羅道與慶尚道的對抗)。
而反面教材則是韓國聯賽,30年來仍是金元支撐下的球會制度(會長多是財閥家族成員),缺乏地區轉型,而源於民間的地區球隊也沒有資源發展,導致經歷2002年國家隊神奇之旅而激起國民熱情後不久,便掉進了下坡路,甚至出現大型假球醜聞(沒錯,這也是中國足球的老毛病,希望現今可以克服),國民有國家熱誠卻欠缺聯賽熱情。當然這也與歷史因素有關:韓國在千年統一的脈絡下同質性極高,以至地域意識相對較弱(較強的也就只有全羅道與慶尚道的對抗)。
若論地區意識而言,中超算是找到了方向,下一個問題在於,如何把它轉化成球會的本錢甚至進步的助力(例如最簡單的青訓),令球會及國家隊有穩定發展。與其談論問題球,不如省思自己的基礎發展,才再發另一場闖進世界盃的大夢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