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有西國,苦求識者問東洋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Chef》:細緻管理下的生存方式


這季日劇難得地收視整體告捷,也是自己近年看得最多的一季,雖然改編依舊主流、原創情本漏洞處處的狀况仍無改善,倒也無損思考空間——或許正是對應了社會問題,才會突然回到數年前的收視吧。而最令我有強烈印象的,就是《Chef~三星級營養午餐~》(Chef〜三ツ星の給食〜)在全球化語境下對規條與自由的反思。 


自由創作vs.教條管理

雖然在天海祐希擔綱的加持下,一如其經典演出般劇情又走回那主角必勝(尤其着重女性自強)的超能系老路,而過分把視點集中於一人身上也令角色及劇情變得單薄粗疏;但設定上以米芝蓮/米其林餐廳與校餐作為對比主線,倒是十分聰明的:那充分顯現了現時飲食的兩種極端——雕琢與簡單、高貴與廉價、料理與經營、大人與孩子、大集團與小本買賣、講究與效率……那確實十分適合化作單元劇(當然若只停留在此那就是問題了)。而全劇最鮮明的衝突,就是自由與束縛的探索——把外國星級餐廳代表的創作與校餐代表的嚴格管理作為兩大系統,探索融合矛盾的可能。


「ルール」(rule)大概是全劇出現得最多的字眼,從第1話起就借角色之口點出校餐的繁瑣規條:營養、預算、食材、製作時間都有嚴格規定,步步為營;而反派小泉孝太郎代表的,也就是現時日本管理者的典型角色——寧願選擇能完美複製菜式的主廚而非創作主廚,追求效率及成本控制而非食物水準,正好是(理想中)外國餐廳(創作)的對立面。這兩者所營造出來的日本現狀,潛台詞固然就是這個國家有大量規條限制國民的生活,失去了生命力,也就是老生常談的「壓抑」。


當然更老生常談的,就是日本人的服從性,亦即男一(遠藤憲一)在第1話起就強調的「守規矩」,把自己化為社會的齒輪,安守本分才是正道。正如同季《Career~打破常規的警察署長》(キャリア~掟破りの警察署長~)第1話中礪氣磨盡的資深刑警邊抱怨精英警官不理解現場卻邊阻止新上司跑現場而要求其回到精英位置的矛盾,就算明知制度有問題還是先守住規條,若非死到臨頭也不會改變(這正是該劇首兩話的中心思想),正好是「為守規矩而守規矩」的註腳。


在這種背景下,主角藉以扭轉形勢的是對料理的熱情——在遵守規條下探索自由創作,甚而在這些限制裏樂在其中並駕馭了規條,事實上是以犧牲為前提:比別人工時長、除了料理再無其他興趣的專注——說穿了就是訴諸職人精神。說起來「職人」本來就是如此:在德川時代明確劃分士農工商的體制下,職人就是在遵守種種職分規條的同時,保持精進技藝的專念及維持工藝品活力的創作力。亦即劇本所示的創作與效率的媾和點,就是職人精神——此所以同屬職人的男一很早已被激活起創作動力,與主角一起研究製作方法,反之打下手的要到危急存亡才懂得認真。

職人:規條下的職分

再說遠一點,日本近現代經濟飛躍與歐美最大的分別,就是因為這個前現代的職分淵源。當年傅高義(Ezra Vogel)的名《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 Lessons for America),把日本捧上天的說是「有效的組織、利用技術的才能、辛勤的勞動、堅毅不拔地開辟市場的努力」,便明顯看到專注技術、聽從指揮、犧牲個人時間的職人痕迹;而當年Made in Japan等於質素保證,至近年更成為日本欲重振工業的口號甚或指歸,也正好說明日本經濟時期的職人化特質。而背景上值得一提的是,戰後當歐美都走上商業主導的發展路線時,日本直至70年代也還是以工業支撐國家的狀態,這既是職分觀念之果,也是其繼續傳承之因。看過《官僚們的夏天》(官僚たちの夏)的,大抵會明白日本這個國家的管理及對工業技術的注重強到什麼程度。


或許正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影響,劇集縱然承認日本規條過多,卻不太否定規條的存在,甚至視之為進化的契機。雖然最終着重管理的反派向重視創意的主角低頭,似乎有着是管理不能壓低創意的反映;但同時主角強調以前的自己煮不到現在的菜,結尾更以校餐嚴格管理的優勢(素材的鮮度‧安全性、性價比)來奪得一星評價,某程度上是肯定規條及管理的價值(話說回來,《Chef》特意選擇在米芝蓮/米其林指南公布的秋季檔上演,也能看到這種細緻管理)。最終主角還是選擇留在規條體系而捨棄自由創作的三星餐廳,除了有着在規條中推至極限的職人心態外(覺得有規條的空間更興奮),也明顯是活在規條下的日本人的一種自我隱喻(對支持自由者而言或許可說是奴化)及解脫——像向外宣稱這種媾和之道就是日本行之有效的處事方式。

職人精神+古道人心

當然在時代變遷下,在後現代社會裏套上前現代的職分價值觀,總會有一系列衝突:正如沒有人願意跟女主角一起延長工時,畢竟生活不再只停留在社會價值上,然後長期只有女主角一人在加班,當然若真的自我感覺良好那是沒有問題的;但這種自我滿足地追求料理之道,卻也同時帶有不理他人的感覺。這令人不期然聯想:職人精神的存續,會否就是日本島宇宙嚴重的一個因素?


不過劇集也給出了解藥:最終驅動主角進化的最大因素,不再是讓慕名而來的客人滿足這般閉門造車,而是主動回應客人的心情,這不在於規條如何,而是如何看待他人,那其實不過是舊時代的職人——雖然職人精神強調技藝,但在人物關係熱絡的舊時代,「心」是心照不宣的必需品。只是現在社會的催迫下「心」早已消磨殆盡,就算再高舉「職人芸」自勉,恐怕也只落在「芸」(技術)的一面的管理脈絡而忽略人心——否則就不會有行禮如儀的壓抑,以及從未解決過的「過勞死」問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