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有西國,苦求識者問東洋

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五十六朵花——又見中國式厚顏


國產偶像團體「五十六朵花」甫登場便迅速宣稱與外國團體作風毫無模仿關係,彷彿只有「富有中華民族風采」的表演才是偶像正道。只是這樣的宣言,反而頗有「此地無銀」的况味。

「五十六朵花」一般被認為抄襲AKB48,顯而易見的是規模問題:除了皆有以量取勝的味道,連命名上也含有數字。當然團體一直的抗辯是數字五十六代表56個民族,是宣揚民族融和的中華獨特想法;只是其實我們也無從得知AKB4848,與日本47都道府縣會否有所關連(不負責任的猜想之一:47都道府縣+海外?)。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天皇的料理番》(二):彆扭的天皇觀


誠如劇名所言,《天皇的御廚》(天皇の料理番)說的是天皇身邊人的故事,最終必然拉扯至天皇的角色上,尤其歷史上一直爭拗的天皇的戰爭責任的問題。只不過劇中對天皇的那種「私」的看法,倒讓中國人看得十分彆扭。

原本看到劇中初期的歷史描寫,坦白說我對它的二戰史觀是有期望的,畢竟在秋山篤藏(佐藤健)剛進入料理界的那段時期,剛好是日本以日俄戰爭進軍國際的時期,而劇中對此役的描述也不是如現在所見的教科書中的正典化戰役,而是談到了戰事的諸般不順,尤其說到被奉為近代軍神的乃木希典在此役中迷失方向。當然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日本取勝的關鍵戰旅順戰役其實贏在人海戰術,戰死者甚至多於俄國,因而只能說是慘勝。此所以《天皇的料理番》的如實交代,不免令人頗感驚喜。(當然以日俄戰爭來對照篤藏面對的起伏確實牛頭不對馬嘴,不如視為歷史感的潤色還好。)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天皇的料理番》(一):尋見近代文化觀


剛過去的春季日劇中,以《天皇的御廚》(天皇の料理番收視最佳,甚至因超越「大神」木村拓哉的《I’m Home》而登上報章,雖然已是第三度翻拍,看來美食+個人奮鬥的故事仍是王道(正如2013年接檔話題作《海女》[あまちゃん]的《謝謝款待》[ごちそうさん]收視更勝《海女》)。但那道近代文化風景,尤其是明治至昭和初年新舊時代交界的衝突味道,也令人相當着迷。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野戰」的前世今生——關於佛光街事件的一點思考


因佛光街「野戰」的轟動,泛道德論的「世風日下」之辭如洪水湧至。但從歷史說起,「野戰」本身卻是道德與非道德的融合體。

要理解古人的生活,最直接的方法是考察神話。中國上古朝代的祖先都非自然出生,儒家的說法則是「聖人皆無父,感天而生」,如商之始祖契乃女修吞「玄鳥隕卵」所生,周之始祖后禝乃姜嫄「履大人之跡」而生。所謂無父,加之以「女」字邊旁的名字,明顯是母系氏族的痕迹,而母系社會的傳承多依靠群婚、走訪婚或女性主動求偶而來,野合則是一種重要的形式,很多學者皆認為契、后禝實際上是野合而生。野合神話在很多國家中也存在,如日本的大物主神神話、朝鮮的解慕漱(朱蒙之父)神話、希臘的宙斯神話,是圖騰信仰與母系社會的結合。而群婚或主動求偶的野合,則很多時依附於社祭等節日之中。

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Mother Game》:自毁階級設定 還是大賣溫情



上季以家庭為題材的日劇頗多,當中最貼近社會的可算是《Mother Game ~她們的階級~》(マザー・ゲーム~彼女たちの階級~),因而評價及收視皆不俗。但初看首兩集時,我卻入不了局。

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三匹歐吉桑2》老化小鎮的現在進行式


雖有原作加持,但以老演員為主角的《三匹歐吉桑》首輯卻驚喜地打破東京電視台黃金檔劇集收視紀錄,上月播完的第二輯收視亦能穩守上輯水平。在沒有當紅影星參演的卡士下也能殺出血路,致勝之道在於緩解現代人的鄉愁。

從結構來說,這是一套典型公式單元劇:3個自發於社區夜間巡邏的60餘歲長者,在巡邏期間或在社區活動期間發現不平事,然後以文武兩道(說教+武力)解決問題,當上社區活動中的無名英雄,帶出點點人情。

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日劇《約會》:日本現代戀愛史


還以為日劇《約會~戀愛為何物~》(デート~恋とはどんなものかしら~)說的是奇葩女與奇葩男的奇葩戀愛,卻變成現刻的戀愛探討。有評論認為這是少數脫去社教化味道的戀愛故事,我在意的卻是從中看到的日本戀愛觀念軌迹。

如果說近年戀愛劇頗有「說教化」味道,那是基於日本近年的戀愛難題。三浦展的《下流社會》勾勒出能否結婚的「年收300萬円」經濟界線至今仍適用,反映出經濟不景下的兩套戀愛觀(同時也對應《約會》中男主角需求長期飯票的態度):一方面在迷茫前景下唯有即興玩樂,可承自性解放而起的肉慾橫流;另一則是為了生計而沒有了戀愛追求,對應2000年代以來的嫌消費及草食男風氣,以至近年颳起的「純愛」風潮。戀愛態度兩極分化,歸向的卻是同一結局:結婚困難,離婚卻容易。戀愛說教化,本來就有揭開社會難題的潛劇本。